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介绍: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目的: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主要调查内容:
(一)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 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
(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
2、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3、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
5、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
6、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
7、其它有关的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等。
(三)样品采集、测试统一标准、室内综合研究及数字图库的建立
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方法技术,动态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评价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测区内的生态地质环境容量与质量现状,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等。